慢性病需要綜合干預,營養在慢性病的預防、控制和治療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。
首都醫科大學石漢平教授也曾多次指出:營養不是支持,不是補充,更不是輔助,而是治療,而且是一線治療,是慢性病的最終解決方案。
01
營養是人體修復的關鍵
營養是維系生命的基礎要素,對人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人體就像精密運行的機器,而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和脂肪等營養素,正是維持機體運轉的“燃料”與“零件”。當營養供給充足均衡時,細胞的更新、滋養、修復機制才能高效啟動 —— 這就好比給受損的發動機更換優質零件,讓機體重啟自我修復程序。
正如前衛生部長陳竺提出的“雙處方”理念:一張是針對病情開具的藥方,另一張是膳食營養處方。未來的醫生必須具備營養學的知識,針對慢性病,特別要發揮營養治療的作用。
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秦小明曾指出:健康不只是治病就可以了,醫療對健康的促進作用不到10%,而營養狀況等占80%。
02
藥物控制疾病癥狀,營養修復細胞損傷!
很多人都認為疾病只有用藥物去治療,營養怎么可能被用來治病呢?
醫學研究表明,70% 的慢性病是吃出來的。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教授指出:慢病應該遵循“三分治七分養”,本質是強調營養修復的核心價值。
西醫對待疾病,在于癥狀的控制。例如得了高血壓用降壓藥,得了高血糖用降糖藥,藥物能控制指標,卻無法修復細胞損傷,這樣難以根治疾病,中醫對待疾病,在于疾病的調理,而營養的目的是修復細胞,將疾病扼殺在萌芽中。
例如,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只注重藥物和手術,而忽視了營養的補充,導致治療效果不佳。營養對于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忽視,它應該成為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03
營養不是藥,為什么能治???
01
營養治本,藥物治標。
02
營養用來修補身體受損組織,藥物用來暫時控制
疾病的癥狀,可能造成身體其它的損傷。
03
營養針對所有人,藥物只針對病人。
04
營養沒有副作用,藥物有副作用。
05
營養緩解壓力,大部分藥物造成壓力。
06
營養提升免疫力,多數藥物降低免疫力。
07
營養可以提升藥物的療效,藥物卻增加對營養的
需求。
假設老鼠在墻上打了一個洞,藥就是用來殺老鼠的,老鼠殺掉了,洞還在,還會有新的老鼠來,那營養就是用來補洞的。
04
營養治療為什么是解決慢病的關鍵?
如果把健康比作一條河,那么,得了疾病就是這條河流的水被污染了。藥物治療就是在下游打撈垃圾,營養干預的作用是在上游控制污染源頭。又比如一個水缸破了一個洞,水在不斷流出,不加干預最終水會流干。如果打開水龍頭(營養干預),補充量不一定能夠立馬抵消丟失量,但水位的下降速度會降低。如果補充量足夠,破洞經過一段時間補好了,那在此期間,水缸內的水位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,然后慢慢恢復。像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脂肪肝這些慢性疾病,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生活習慣所導致。然而,如果我們遵循一些正確的飲食習慣并進行營養干預,這些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"不藥而愈"。因此,當我們面臨這些慢性疾病時,配合營養和正確的生活習慣是治愈的關鍵。
05
營養治療是缺什么補什么嗎?
絕對不是!醫生不僅關注病人的基礎營養狀況,更會關注營養物質在體內的代謝的情況。
打個比方,一般人都以為,糖尿病人是糖太多了,但深入理解后,你就明白,其實糖尿病人是缺糖的。其實是因為有胰島素抵抗,導致細胞吃不到糖,所以血液中的糖才會積累升高的。
那么,營養治療的關鍵,不是補糖,也不是斷糖,而是用營養物質來針對胰島素抵抗進行調理,那么用這個營養物質幫助糖尿病人改善胰島素抵抗,就是我們說的營養治療。
總結
正如古希臘醫圣希波克拉底所說:"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,而不要讓藥物成為你的食物。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馬方教授表示,營養治療是慢病防治的重要手段,合理的營養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慢病的發展,減少并發癥的發生,減輕病人痛苦及醫療費用的支出。營養治療是解決慢性病的關鍵,既是時代的需求,也是必然的產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