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民健身意識如今深入人心,人們的運動細胞都被調動了起來,年輕人喜歡在抖音上跟著跳操,中老年人更偏愛在公園里鍛煉,大家紛紛加入了健身人的行列。但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,不恰當的過度運動是會引起膝關節損傷的!
現下各種網絡平臺上的運動內容層出不窮,例如跑步、深蹲、登山、波比跳、健身操等等,很多朋友為了減肥,跟著一番猛烈運動后,雖然體重有所下降,可膝蓋也跟著疼了起來,最后不得不接受治療!
膝關節為何容易受損?
以毽子舞動作為例,鍛煉時正面踢一下,側面踢一下,看起來是在踢毽子;但從專業運動的角度來看,這里髖關節做了外旋和內旋的兩個動作。這樣的動作需要髖關節和膝關節同時發力的,如果髖關節的活動度受限,就需要膝關節做更多的代償去完成這個動作,從而會引起膝關節的損傷。
膝關節損傷不是小問題,它是人體重要的“軸承”,在運動時承受著整個上半身和大腿的重量。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、脛骨內外側髁和髕骨構成,里面的成分也十分復雜。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、劇烈或競技運動的人,很容易損傷膝關節,引起膝關節的滑膜炎、交叉韌帶撕裂、半月板損傷、軟骨損傷等問題。
日常如何護理膝關節?
為了避免膝關節受損,防止“老來受罪”,我們要從年輕時開始保護膝關節,注意以下6點,以免運動傷膝:
1. 控制體重。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,研究證實,肥胖患者骨關節炎發生率為12% ~43%。統計結果顯示,體重每增加 4.5Kg,膝骨關節炎發生率可上升 40%,每超重1磅(約為0.45kg),膝關節表面軟骨負荷將增加3~6倍。過重的體重會明顯增加運動時膝關節收到的壓力和沖擊力。要想保護好膝關節,就要維持正常體重,避免因肥胖增加膝關節的負擔。
肥胖者往往飲食不合理,也會影響到關節。如高脂肪攝入不但可引起肥胖,而且可以對骨、軟骨及關節結構造成不良影響。此外,還與肥胖導致的姿勢、步態及運動習慣的改變有關。因此,日常生活中建議低油、低脂、低熱量飲食,多吃水果蔬菜,并控制好主食的攝入量。
2. 運動要規律科學。對關節最健康的運動方案是: 運動前熱身10分鐘,每天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,每周不少于5天。快走、慢走、室內腳踏車、游泳、高抬腿等運動的多元組合,是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方式;它們對膝蓋的損傷很小。而登山、跳繩、爬樓梯、下蹲、跑步等運動對膝關節不友好。
爬山時,膝蓋的負荷會增加為體重的4倍左右。假如你體重60公斤,爬山時,膝蓋的負重就會變成240公斤,而且速度越快,對膝關節產生的壓力就越大。而當下山時,還會有下山時產生的沖擊力作用于膝關節,對關節和軟骨的損傷將更大!
3. 合理補鈣。尤其是40歲以上的女性。當骨質疏松時,關節更容易患病,這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不牢,墻就容易倒。日常補鈣建議多吃奶制品 (如鮮奶、酸奶、奶酪) 、豆制品 (如豆漿、豆粉、豆腐、腐竹等) 、深綠色蔬菜 (如芥藍、小白菜、小油菜) 及紫菜、海帶、蝦、魚等海產品;同時多曬太陽以生成足夠多的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。
4. 膝蓋要“省著用”。平時生活中,避免負重太多、減少蹲跪動作;蹲和跪都使膝關節收到的壓力負荷比較大;因此,別蹲著做家務或跪著擦地板。喜歡打太極拳的老人,也不要勉強蹲得太低,站著打高位太極就好。
腿部肌力不夠強的人要少爬山;長期需下蹲干活的人,坐在矮凳子上進行,可以有效“節省”膝關節壽命;久站不動的人,最好定時起身動一動。需要注意的是,當您的肌肉疲勞時一定要休息,肌肉力量薄弱時勉強運動,關節受到的沖擊傷害會成倍增加。
5.重視疼痛癥狀。愛運動、經常做家務勞動的朋友一定記住,疼痛就是您停下來休息的信號。當您的膝關節出現酸痛、腫脹或活動受限等不適時,提示它開始出問題了。一定要休息,此時堅持可不是勝利!
運動時您可以參照2小時疼痛法則來判斷,2小時疼痛原則是由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和關節炎自我管理課程提出,以指導關節炎患者平時適度鍛煉的。就是說,不論做哪一種鍛煉形式,只要練習結束后,持續疼痛超過兩個小時,就說明鍛煉過量,需要在下次運動時降低強度。
如果疼痛癥狀通過休息不能有效緩解,一定及時就醫,尋求正規的醫療和藥物幫助。
6.膝蓋受傷后要正規治療。年輕時膝蓋受傷,會增加老年后骨關節炎發生的幾率。膝關節結構復雜,傷情也復雜,但無論是軟骨傷、半月板傷還是韌帶傷,不及時處理都會有嚴重后果。
因此,如果受到外力導致膝關節疼痛、腫脹時,往往提示內部有損傷,應及早尋求骨科醫生的幫助,不要掉以輕心認為通過休息就能緩解。
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
附屬協和醫院骨科醫院
骨疾病研究所 簡介
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骨科醫院,歷經百余載辛勤耕耘,以行動詮釋匠心,以仁愛成就人和。其前身是協和醫院骨科,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,60年代成為全國骨科界“兩面紅旗”之一,受到過周恩來總理表彰。80年代成為全國首批博士點,90年代成為博士后流動站,2009年被授予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,2010年被衛生部授予國家首批臨床重點專科。2015年元月,協和骨科醫院成立,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第一所“院中院”;2020年順利通過“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”專家現場評審;2021年順利通過“國家骨科區域醫療中心”專家現場評審。
協和醫院骨科醫院目前開放病床600余張,由本部(5個病區)、西院(3個病區)、腫瘤中心(1個病區)和金銀湖院區(1個病區)共11個病區組成。2021年成立腫瘤骨科、創傷骨科、脊柱骨科、關節骨科、小兒骨科、運動醫學骨科六個亞專科,修復重建、足踝等亞專業也日漸成熟。
醫院人才梯隊完備,擁有國內外客座教授4名,雙聘院士3名,教授、博導12名,副教授、碩導30名;擁有5個國際合作診療中心;14人入選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亞專業學組;吸引來自全國各地34個省份的患者來院就診,年門診量達32萬余人次,手術1.8萬余臺。規模和診療水平均處于國內領先、國際先進水平。
武漢協和骨科醫院走在骨科科技發展的前端,打造出集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精準化、微創化為一體的現代骨科典范。以愛心、細心、耐心、責任心服務患者,構建和諧醫患關系,為“健康中國”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!